
AI電銷狂潮來襲:香港人如何應對每日10萬通騷擾電話?
AI電銷狂潮來襲:香港人如何應對每日10萬通騷擾電話?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AI電話機器人已成為電銷行業的新寵。然而,這種技術的濫用卻讓民眾不堪其擾。在中國,一些公司利用AI機器人每天撥打高達10萬通營銷電話,引發廣泛爭議。面對這一趨勢,香港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受害者?香港人又該如何應對這種新型騷擾?
AI電銷的崛起與隱患
AI電話機器人憑藉其高效和低成本,迅速在電銷行業中佔據一席之地。這些機器人不僅能全天候運作,還能模仿真人對話,讓接聽者難以分辨。然而,這種技術的濫用卻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未經同意的推銷電話、詐騙信息,甚至個人資料的外洩,都讓民眾感到不安與憤怒。
香港的現狀與潛在風險
目前,香港的電銷行業尚未大規模採用AI電話技術,但這並不意味著香港能完全避開這一浪潮。根據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PCPD)的數據,2024年接獲的電話騷擾投訴超過3000宗,其中部分涉及自動化系統。隨著AI技術的普及,專家預測香港的電銷企業可能會迅速跟進這一趨勢。
香港人如何應對AI電銷騷擾?
面對可能來襲的AI電銷狂潮,香港人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保護自己:
1. 加強個人資料保護
- 避免在不明網站或應用程式中填寫個人資料,尤其是電話號碼。
- 定期檢查社交媒體的隱私設定,確保個人信息不被公開。
2. 善用攔截工具
- 安裝來電攔截應用程式,過濾陌生號碼和疑似推銷電話。
- 啟用手機內建的騷擾電話攔截功能,減少不必要的騷擾。
3. 提高警惕,防範詐騙
- 對於來歷不明的電話,尤其是涉及金錢或個人信息的請求,應保持警惕。
- 切勿輕易相信自稱是銀行、政府機構或企業的來電,必要時應主動致電相關機構核實。
4. 積極投訴與舉報
- 若接到騷擾或詐騙電話,應立即向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或警方舉報。
- 通過社交媒體或消費者組織分享經驗,提高公眾對AI電銷的警覺性。
5. 推動政府加強監管
- 呼籲政府制定更嚴格的法規,限制AI電話的使用範圍和頻率。
- 借鑒新加坡等地的經驗,要求企業在使用AI進行營銷時必須標示自動化身份。
科技與倫理的平衡
AI技術的發展無疑為社會帶來了便利,但其濫用卻可能成為一種新型騷擾工具。香港作為一個高度法治和注重隱私的社會,必須在科技進步與倫理規範之間找到平衡。政府、企業和公眾應共同努力,確保AI技術的應用不會侵犯個人權利,而是真正服務於社會的福祉。
結語
AI電銷的亂象提醒我們,科技的進步必須以人為本。對於香港人來說,面對可能來襲的AI電銷狂潮,除了加強自我保護,更應積極參與社會討論,推動政府完善相關法規。唯有如此,才能在AI時代中守護我們的隱私與安寧。
本文由Nobit Tech撰寫
Reference
Nobit Tech 最適合中小企嘅網頁公司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
免責聲明: 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