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Easy BUD申請易完整指南|30天極速批核攻略
Easy BUD申請易完整指南|30天極速批核攻略 香港政府最新推出的「BUD專項基金-申請易」(Easy BUD)計劃,為企業提供快速簡便的資助申請渠道。本文將深入解析Easy BUD的申請要點,助您高效拓展海外市場。 核心亮點 極速審批:30個工作天完成審核 簡化流程:申請文件大幅精簡 靈活運用:適合中小企快速啟動推廣項目 2025年最新調整重點 資助比例: 政府與企業配比1:3 單項目最高資助10萬港元(佔總開支25%) 審計費每次最高5,000港元(同按1:3比例) 企業限制: 累計資助上限700萬港元(含其他BUD項目) 同時進行中項目總資助額不超過80萬港元 執行要求: 項目須12個月內完成 延期不得超過6個月 必須由香港企業直接執行 申請資格三步檢視 ✅ 持有有效香港商業登記✅ 具實質營運的非上市公司✅ 項目符合指定資助範圍 資助範圍一覽表 類別具體項目數位推廣網站建設/優化、流動應用程式開發品牌建設商標註冊、專利申請、宣傳品設計市場拓展參展費用、檢測認證服務廣告投放線上/線下廣告、KOL合作 與傳統BUD比較 項目Easy BUD傳統BUD單項上限10萬港元80萬港元資助比例25%25%審批時間30天4-6個月執行期限12個月24個月審計費補助最高5,000港元最高1萬港元 四步申請流程 線上提交:填寫電子表格+基本文件 文件審核:30天內確認資格 項目執行:12個月內完成 撥款發放:提交最終報告後60-90天到賬 必備文件: 商業登記證副本 近3個月業務證明(租約/合約/MPF記錄) 最新年度營業額證明(新成立公司豁免) 常見Q&A Q:需要準備幾份報價單?A:至少2份不同供應商的詳細報價 Q:可否申請首期撥款?A:否,僅於項目完成後一次性發放 Q:最大優勢為何?A:無需證明海外業務關係,簡化合規要求 申請策略建議 適合選擇Easy BUD的情況: 急需快速啟動中小型推廣項目 缺乏海外業務據點 需簡化審計程序 適合傳統BUD的情況: 大型轉型項目(需增聘/購置設備) 已有海外業務單位 需較長執行週期(24個月) 注意事項 ⚠️ 每6個月限提交1次申請⚠️ 實際撥款可能因政府審核延遲⚠️ 項目變更需按傳統BUD程序審批 最後更新:2025年3月18日 延伸閱讀傳統BUD申請完整攻略 (溫馨提示:建議透過專業顧問評估最適合方案) …
2025 BUD專項基金簡介
BUD專項基金簡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12年6月推出「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簡稱「BUD專項基金」),旨在協助企業透過品牌發展、業務升級及市場拓展,開拓內地及海外業務。根據最新調整,每家企業累計資助上限為700萬港元,政府資助比例為項目核准開支的25%,企業需承擔其餘75%(資助比例由原1:1調整為1:3)。首期撥款比例亦由75%下調至20%,並調整資助範圍及申請頻率,以確保基金可持續運作。 中小企業資助計劃 – BUD專項基金調整措施 為優化運作及維持財政可持續性,政府實施以下調整: 資助比例:政府與企業分擔比例調整為1:3(含審計費用)。 撥款安排:首期撥款降至核准資助額的20%。 資助上限: 單個項目(含「電商易」計劃)上限由100萬港元降至80萬港元。 每家企業累計獲批總額不超過80萬港元。 申請限制: 每3個月僅可提交1宗一般申請及1宗「電商易」申請。 新申請需待企業完成已批項目後方可處理。 新增資助範圍: 增設新業務單位(如執照、租金、裝修等)。 增聘項目相關員工薪金。 延長廣告及線上銷售平台管理費用的資助期限。 最後更新:2025年3月14日 BUD申請資格 香港註冊企業:持有有效商業登記證。 實質業務證明:需提供近期銀行記錄、租約、合約等營運文件。 非上市及非公營機構:上市公司、政府機構及其附屬公司(若未上市)不可申請。 BUD資助範圍 新業務單位:註冊費、租金、裝修、水電等。 人力成本:項目相關新增員工薪金。 廣告推廣:KOL合作、肖像權、線上/線下廣告。 設備購置:項目專用機器或設備。 參展費用:實體或虛擬展覽會、宣傳活動的開支。 差旅開支:往返內地/協定經濟體的交通及住宿。 產品樣本:開發或示範用途的樣品製作費用。 適用推廣國家/地區 亞洲:內地、澳門、日本、韓國、東盟國家等澳紐:澳大利亞、新西蘭中東:阿聯酋、科威特美洲:加拿大、墨西哥、智利歐洲:英國、德國、法國、歐盟成員國等 BUD申請流程 提交申請(約1個月準備): 所需文件:商業登記證、公司註冊證明、股東身份證明、業務證明(如發票)、上年度營業額證明等。 推薦簡化流程:申請「Easy BUD」,30天快速批核。 審批階段(官方60天,實際4-6個月):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HKPC)審核,可能要求補件或說明。 獲批後簽署協議,可申請20%首期撥款。 項目實施(最長24個月): 提交最終報告、付款憑證及審計報告(政府全額資助審計費用)。 政府複核(4-6個月): HKPC核查項目完成情況,需及時補件。 撥款發放(1-2個月): 款項匯至企業指定賬戶。 全程耗時約18-24個月加速選項:選擇「Easy BUD」縮短審批時間 常見問題 Q:非香港企業可否申請?A:否,需持有香港商業登記證。 Q:資助款項是否需要償還?A:無需償還,但須按協議完成項目。 申請建議 委託專業資助顧問協助準備文件,提升成功率。 優先選擇「Easy BUD」或「電商易」簡化流程。 延伸閱讀 2025 BUD專項基金申請指南:一步步教你申請指南 (注: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以政府最新公告為準。) …
在商業叢林中,5個中小企業的生存法則
當經濟寒冬不期而至,市場溫度驟降,企業如同穿越雪原的探險隊,必須迅速調整策略以保持活力。這是一份逆境生存指南,助您的企業不僅渡過嚴寒,更能在春天來臨時破土新生。 寓言啟示:與危機賽跑的生存哲學 兩位探險者在森林中突遇猛虎,一人拔腿就跑,另一人卻冷靜地換上跑鞋。他對同伴說:「我不需要跑贏老虎,只需跑贏你。」經濟下行時亦是如此——企業的目標並非瞬間逆轉大勢,而是以更敏捷的姿態超越同行。 現金流:中小企業的生命之火 當收入如冰雪消融,充足的現金儲備便是抵禦嚴寒的「熱能」。立即對企業進行現金流壓力測試:若收入下降10%、30%或50%,您能支撐多久? 行動策略: 削減非核心支出:暫停豪華辦公室升級、非必要差旅等「保暖型消費」。 優化付款節奏:與供應商協商延長賬期,同時收緊應收賬款,縮短回款週期。 動態庫存管理:減少滯銷品囤積,將資金轉化為流動性更強的資產。 債務重組:卸下雪球重負 高槓桿是繁榮期的加速器,卻是寒冬期的致命包袱。優先處理即將到期的高息債務,避免「利滾利」的雪崩效應。 破局方法: 重新談判條款:主動聯繫債權人,爭取利率下調或分期償還。 資產輕量化:出售閒置設備或非核心業務,換取現金流喘息空間。 債務置換:用長期低息貸款替換短期高息債務,降低月供壓力。 團隊優化:精兵作戰的藝術 裁員未必是唯一選擇。通過結構性調整,保留核心人才,同時以靈活用工補充戰力。 人才策略: 一專多能培訓:提升員工跨崗位技能,實現「少而精」的團隊配置。 彈性工作制:採用遠程辦公、項目外包等方式降低固定人力成本。 績效導向激勵:將薪酬與業績深度綁定,激發團隊危機中的創造力。 逆向營銷:寒冬播種者的紅利 當競爭對手收縮市場預算時,恰是您低成本搶佔心智的黃金窗口。記住:蕭條期的品牌投入,將在復甦時獲得複利回報。 突圍方向: 精準數字營銷:聚焦社交媒體、SEO等低成本渠道,強化客戶黏性。 老客戶深挖:通過會員制、定制服務提升回購率,遠比開發新客划算。 異業聯盟:與互補行業企業聯合促銷,分攤成本並擴大客群。 結語:成為最後的倖存者 經濟週期永無常勝將軍,唯有適者生存。優化現金流、重組債務、鍛造精悍團隊、逆向佈局市場——這些策略不會讓您「擊敗寒冬」,但足以讓您比同行跑得更遠。當春天來臨,您將發現:雪原上倒下的競爭者,已成為您新成長的養分。 Reference我們的服務 SME Link – Home …
貿發局T-box計劃 助中小企升級轉型 開拓新機遇
全球經濟放緩及美國重啟貿易戰,為香港營商環境帶來挑戰。中小企積極求變,透過產業升級轉型開拓新商機。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自2020年起推出「T-box升級轉型計劃」,提供為期三個月的免費支援服務,協助企業在五大範疇實現轉型,包括:品牌升級、數碼轉型、市場拓展、供應鏈優化及可持續發展。 至今,計劃已累計支援超過4,700家中小企,成功案例包括科技公司進軍泰國市場,以及本地裝飾玻璃製造商獲取ESG認證提升競爭力。 全球網絡 專業支援 貿發局在全球設有50多個辦事處,為中小企提供國際市場拓展支援。T-box專責團隊根據企業需求,提供免費商務諮詢、工作坊、政府資助資訊及交流機會,協助企業掌握趨勢、提升技能。 成功案例 科技企業進軍泰國:雲端方案供應商ShipAny透過T-box聯繫貿發局曼谷辦事處,了解當地法規及營商環境,成功於2024年6月在曼谷成立合資企業。 ESG轉型提升商譽:域文亞洲有限公司參與T-box的ESG支援項目,獲取專業認證,增強客戶信任。T-box團隊更榮獲2024香港綠色企業大獎「創新倡議獎」,肯定其在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貢獻。 拓展商脈 共創商機 T-box定期舉辦交流活動,為中小企提供面對面平台,分享經驗、探索合作機會,擴展商業網絡。 在經濟新常態下,T-box計劃為中小企提供關鍵支援,助企業轉型升級、把握增長機遇。 Reference:Tbox …
Bill Gates Says AI Can’t Beat Humans at THIS!
Bill Gates Says AI Can’t Beat Humans at THIS! Microsoft co-founder Bill Gates predicts that within the next decade, AI technology will become ubiquitous, automating most routine tasks while leaving creativity,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trategic thinking as uniquely human strength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this AI revolution presents both challenges and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growth. The AI Wav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for SMEs 1. Cost Efficiency and Lower Barriers to Entry AI tools enable SMEs to access advanced capabilities at a fraction of traditional costs: AI-powered customer service (e.g., ChatGPT chatbots) reduces staffing needs while providing 24/7 support …
AI服務將隨手可及?中小企前景與影響深度解析
AI服務將隨手可及?中小企前景與影響深度解析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預測,未來十年內,AI技術將深入各行各業,使多數重複性工作可由機器代勞,但人類在創造力、情感連結與策略思考方面仍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對中小企業(SMEs)而言,這波AI浪潮既是挑戰,也是突破市場限制的絕佳機會。 AI普及化:中小企的機遇與衝擊 1. 成本效率提升,營運門檻降低 AI工具的普及讓中小企業能以更低成本取得過去僅限大企業的專業服務: 自動化客服(如ChatGPT客服機器人)降低人力成本,24/7處理客戶查詢。 AI會計與財務分析(如QuickBooks AI、Xero)幫助中小企即時掌握現金流,減少會計師依賴。 AI行銷工具(如Canva AI設計、ChatGPT廣告文案)讓小型企業也能製作品質接近專業團隊的宣傳內容。 案例:一家小型電商可透過AI分析消費者行為,自動調整廣告投放策略,無需聘請昂貴的數據分析團隊。 2. 競爭壓力加劇,數位轉型成生存關鍵 大型企業因資源充足,能更快整合AI優化供應鏈、生產與客戶管理,中小企業若未能跟上,可能面臨邊緣化風險: 製造業:AI驅動的智能工廠(如自動化品管、預測性維護)將擠壓傳統中小型廠商的生存空間。 零售業:Amazon等巨頭已運用AI優化庫存與物流,中小零售商若缺乏數據分析能力,可能失去定價與庫存管理優勢。 專業服務業:法律、醫療等領域的AI顧問(如AI法律助理、診斷系統)可能取代部分初階服務,迫使中小型事務所轉型高價值諮詢。 對策:中小企需加速導入模組化AI工具(如雲端ERP、AI庫存管理系統),以低成本實現數位升級。 3. 創造力與「人性化」成為差異化優勢 蓋茨指出,AI雖能模仿創作(如生成文案、設計Logo),但缺乏真正的原創性、情感理解與策略思維,這正是中小企業的機會: 個性化服務:例如獨立咖啡廳可結合AI管理庫存,但透過店主親手沖泡、客製化互動創造獨特體驗。 手工藝與文創產業:AI可協助優化生產流程,但產品的「手作溫度」與品牌故事仍須人類賦予靈魂。 B2B專業顧問:AI能整理數據,但「解讀洞察、制定策略」仍需人類經驗,中小型顧問公司可聚焦高價值決策支援。 案例:日本小型清酒廠運用AI分析發酵數據,但釀酒師仍憑經驗調整風味,結合科技與傳統工藝打造高端品牌。 中小企的三大應對策略 1. 員工技能再培訓:從「被取代者」變「AI協作者」 基層員工需學習AI工具操作(如數據分析、自動化流程設定)。 管理層應培養AI策略思維,懂得如何將AI整合至商業模式。 鼓勵創新文化,例如舉辦內部AI應用競賽,激發團隊探索新可能。 2. 靈活整合AI,避免過度投資 採用訂閱制雲端服務(如Microsoft 365 Copilot、Google AI工具),降低初期成本。 優先導入高ROI的AI應用,例如: 銷售預測(如AI分析市場趨勢) 客戶分群(如CRM系統自動標籤高價值客戶) 生產優化(如製造業AI檢測瑕疵品) 3. 強化「人機協作」的客戶體驗 AI處理效率,人類提供溫度:例如餐廳用AI點餐系統節省人力,但由服務生親自推薦菜色。 透明化AI使用:向客戶說明哪些環節由AI輔助(如「我們的設計師運用AI生成初稿,再親手調整細節」),提升信任感。 未來關鍵議題:政策、倫理與新就業形態 1. 公平競爭:防止AI資源壟斷 若AI關鍵技術(如大型語言模型)由少數科技巨頭掌控,中小企可能面臨授權成本過高問題。 解方:政府可推動開源AI專案補助,或提供中小企AI稅務優惠。 2. 就業市場轉型:從「職位消失」到「新機會創造」 重複性工作(如數據輸入、基礎客服)減少,但AI訓練師、倫理審查員、人機協作管理師等新職位興起。 中小企可轉型為AI賦能服務商,例如協助傳統產業導入AI工具。 3. 倫理爭議:AI決策的透明度與責任歸屬 若AI系統出錯(如財務分析誤判、客服歧視性回應),責任屬於企業還是AI開發商? 中小企需建立AI使用準則,確保符合法規(如GDPR)與企業價值觀。 結論:AI是槓桿,不是取代 蓋茨的觀點提醒,AI的價值在於放大人類能力,而非完全替代。中小企業的勝出關鍵在於:✅ 擁抱AI提升效率,但不過度自動化失去人性特色。✅ 聚焦差異化創新,在AI擅長的領域外建立獨特價值。✅ 保持靈活適應,隨時調整策略因應技術演進。 未來十年,能成功整合「AI效率」與「人文溫度」的中小企,將在市場上找到全新定位。 Reference :CNBC News …